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历史人物-“万里归亲”刘永之

    信息发布者:佀庆涛
    2016-11-25 20:49:11   转载

    “万里归亲”刘永之  刘永之,后士子园村(属柳格乡)人。该村有块清光绪乙巳年(1905)皇帝敕赐“万里归亲”金匾,记述着刘永之两岁丧母,其父刘怀智因募征于陕西, 又辗转新疆伊犁,累年不归,刘永之跋山涉水,历经数年行程万里,寻找父亲的感人故事。怀智应征后,永之与祖母相依为命,打柴度日,生活艰难。虽穷,但思父之心日渐强烈,经常四处打听父亲的下落。24岁时,经祖母、叔父操办成了家(方言,即结婚)。刚成亲没多久,听到父亲在新疆的消息,永之一心出门寻找。祖母、妻子劝他:沙场征战,凶多吉少,何况远隔千山万水,不可贸然前行。刘永之不顾劝说,仅带了些干粮,拿了几个铜板,毅然踏上万里寻亲征途。

    刘怀智远离家乡,随左宗棠率领的6万大军平陕,后至伊犁开始兵垦生活。由于长期征战劳作,体力日渐不支。在他十分绝望之时,万万没想到永之不顾山高路远,风餐露宿,来到山坳。父子相见,抱头痛哭。不久,怀智病情加重,死于痨疾。永之用席将父亲裹起埋于山坡,且在坟旁搭棚守孝3年,等尸骨已寒,才背起骨殖启程还乡,跋山涉水,一路艰难。至进家门时,永之的憔悴模样连自己的妻子也不敢相认了。

    刘永之为了父亲魂归故里,尸骨归宗,先后耗费4年时间,此事很快在民间传开,轰动了朝野。左宗棠于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 )表奏皇上,赐封刘永之“万里归亲”金字匾悬挂门额(此匾现存于柳格乡后士子园村)。

     古代,清丰县孝亲敬老的事例不胜枚举,《京房坐牢》《李彪讨饭》《割股孝母》《吮毒救父》《文炳封坟》《李荣谦奖孝媳》等均源自清丰县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